我要配资网网 市值蒸发超350亿: “面包一哥”桃李面包卖不动了?
走在超市的烘焙货架前我要配资网网,相信不少人都曾顺手拿过印着 “桃李” logo 的切片面包。这个陪伴了无数人早餐、下午茶时光的品牌,早已成为中国烘焙界响当当的国民级存在。
然而,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,一场危机正在悄然酝酿。短短时间内,桃李面包市值蒸发超过300亿,曾经的 “面包一哥”,如今竟陷入了卖不动的尴尬境地。
翻开2024年的财报,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:营收60.87亿元,同比下降9.93%;净利润5.22 亿,同比下降9.05%。
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,这对于这个15年前就成功上市,被誉为 “中国面包第一股” 的企业来说,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。
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桃李面包,为何在如今迎来了它的 “中年危机”?
其实,即便不看财报,大家也能明显感觉到,桃李面包的核心业务:面包及糕点,这两年确实没那么好卖了。
追根溯源,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就在于桃李面包过去对传统商超渠道的依赖程度实在太高了。去年,传统商超渠道的营收占比依然高达61.5%。
在过去,这种依赖或许是优势,商超庞大的客流量为桃李面包带来了稳定的销量。但时代在变,消费习惯也在变。当竞争对手们纷纷开拓新渠道时,桃李面包却还在固守传统。
就拿达利食品来说,它早就嗅到了市场的变化,迅速布局社区团购、即时零售等新渠道。
想象一下,忙碌了一天的上班族,下班不想绕路去超市,打开手机下单,半小时就能收到新鲜的面包,这种便捷性极大地吸引了消费者。
达利食品正是凭借这些新渠道,不断侵蚀着桃李面包的市场份额。桃李面包就像是一个在原地踏步的选手,眼睁睁看着对手超越自己。
然而,桃李面包面临的竞争远不止这几个品牌商家。根据展会餐饮的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3月15号,全国面包烘焙的门店总数量已经超过了35万家。
这些现烤面包店正拿着新鲜现做的面包,和桃李的包装面包 “抢地盘”。
如今,大部分消费者对健康越来越重视,在很多人眼里,桃李面包为了延长保质期,添加了各种添加剂,相比之下,现烤面包现做现卖,没有那么多添加剂,自然更健康。
而且,现烤面包店还能根据顾客的口味需求,随时调整产品,推出新口味,这让桃李面包在产品创新方面显得十分乏力。
桃李面包也不是没有尝试推出新品,像豆沙圈面包、黑面包等等,但这些新品投入市场后,就像石子投入大海,几乎没激起多少水花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去年它的研发费用还下降了三成。研发费用减少,意味着投入到产品创新上的精力和资源变少,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,不进则退,这就更难与其他品牌竞争了。
面对困境,桃李面包也在努力挣扎。这几年,它一直在尝试开拓新的市场,其中就包括华南市场。然而,华南地区恰恰是面包烘焙店最为集中的地方,竞争异常激烈。
桃李面包一头扎进去,结果可想而知,被打得 “头破血流”。去年在建的佛山、上海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据说仅60%,而整个华南地区的营收更是暴跌了25.79%。这足以说明,在新市场的开拓上,桃李面包并不顺利。
说到底,桃李面包的困局,不是面包这种食品过气了,而是它的商业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。
曾经,桃李面包依靠中央工厂统一生产、大规模配送的模式,降低了成本,提高了效率,构建起了自己的 “护城河”。
但如今,消费者的需求变了,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,更追求吃好、吃得健康、吃得新鲜。
现烤店采用前店后厂的模式,面包新鲜出炉就能直接销售,这种模式碾压了桃李面包的中央工厂模式,使得桃李面包曾经的优势荡然无存。
桃李面包用30年的时间,为我们验证了一个商业世界的真理:在商业领域,没有永恒不变的 “护城河”,只有不断变化、迁徙的需求核心。
如果企业不能紧跟消费者需求的变化,及时调整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,即便曾经是行业的佼佼者,也难免会陷入困境。未来,桃李面包能否打破困局我要配资网网,实现逆袭,我们拭目以待。
佳禾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